79歲的萬業(yè)怡老太曾是武漢一冶電裝公司的儀表修理人員,1980年退休。老太太家族人丁興旺,她性格直率,聲望極高,教育子女也很嚴厲,要求他們從小就要為人誠實,敢于擔當。在家人和朋友口中,24個字很好地概括了老太的性格。——堅持真理、愛憎分明、不畏強權(quán)、扶持弱者、仗義執(zhí)言、古道熱腸。
老太的女兒告訴我們,母親一生對自己、對子女要求很高,希望以身作則給家族做出榜樣。她回憶小時候去親戚家做客時,不小心打碎了一盆盆栽,由于害怕親戚責(zé)怪,她沒敢聲張。“當時一起玩的小朋友很多,大家都不說,大人也分不清是誰摔壞的。”女兒說,結(jié)果回家后和母親說出此事,母親毫不“包庇”,拉著她就前往親戚家中賠禮道歉。“從此之后,我們再也不敢撒謊了。心底對母親的敬重和敬畏感也從那一刻開始萌發(fā)。“
小女兒告訴我們,“母親在親朋好友印象中非常能干,對子女要求非常嚴格,人品正直,以身作則,思想比較超前,充滿了自信,樂觀的正能量,從不輕言放棄,比較睿智,不干涉子女的選擇,答應(yīng)別人的事情一定會辦到,言而有信,是個值得大家信賴的人。“
退休后,老太太有了更多時間管理家庭。“她就是這個大家族的家長,誰家有矛盾,誰家有困難,她都會積極解決和幫忙。”親友們對于老太太的“地位”贊不絕口。“一個事事都首先嚴厲自己的人,大家心服口服。”談及捐獻遺體和角膜,家人表示,老太太很早就有了這個想法。當她從電視上看到角膜捐獻的故事后,對于“去世后眼睛還能繼續(xù)活著“感到非常驚詫。很快,她召集家人開會,“去世后捐獻遺體和角膜,成為我們家族公開的秘密。”家人說,雖然剛開始也有親友對此不甚理解,但老太太的堅持,讓他們逐漸改變了觀念。—— 2005年,老太太聯(lián)系上武漢市紅十字會,簽署了《武漢市遺體捐獻申請表》,并讓子女都在申請表上鄭重地寫下了名字。
2006年,老人因肺氣腫病重需要住院治療,千叮萬囑讓家人帶上病歷的同時,不要忘了這份登記表。后經(jīng)治療后病情得到了控制,但從此下肢萎縮,行動不便,長期要靠吸氧維持。盡管如此,老人清醒的時候,仍不忘“提醒”家人。“她生怕我們忘記了捐獻的事情。”家人說,“母親就是這么一個人,認定的事,覺得對的事,堅持到底。”
2013年1月29日,這位率性可愛的老太太,因全身器官衰竭平靜離世。在她的生命之燈熄滅時,一雙清澈的眼角膜成功捐獻給武漢愛爾眼庫。后,一枚角膜已幫助一位盲人重見光明。在這位平凡的武漢老太太,從此多了一個描述的生命關(guān)鍵詞:堅持真理、愛憎分明、不畏強權(quán)、扶持弱者、仗義執(zhí)言、古道熱腸,偉大的遺體和角膜捐獻者!